一部电影晓生活-韩国

和科学技术不同,艺术并不直接促进社会的变革,但是却是一种无形的引导。然而欣赏艺术的能力却并不总是被常人所拥有,而作为八大艺术之一的电影,却显得格外亲民,这种不需要太多“艺术”细胞的东西,相对于美术绘画、音乐旋律等,更容易使人产生共鸣。就像音乐的风格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一样,电影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,不同的社会也会有着千差万别,其中多多少少代表着不同社会的发展或者是人们期望发展的方向。


《蚯蚓》,英文名为《My Little Baby, Jaya》

一部电影的主旨往往能够看出起名者想表达的内部含义,前者表达的是对社会的愤懑,后者却包含了更多的父爱。然而电影本身却远远并不只有这些,关键是我们的关注点在哪。

实话实说,对于这部电影,我本想有万字千文来表达,但是在删删改改之后,就直接清空了回收箱。实在是找不到规范的语言来陈述,找不到“礼貌”的词藻来表达,太多的愤世嫉俗让我显得不像是个书生。所以,为了显示一个文化人的身份,我还是化繁为简,简略表达以不失儒家风范。

总体而言,对于这个电影,或者其中发生的时间,看完一小时之后,我就心平气和了,以至于并没有太多的词语想要表达,也没有太多的感悟需要抒发,更没有产生多少的愤懑用来呐喊,唯一的共鸣可能就是偶尔的现实和理想的反差。

过多的同情让我麻木,过多的愤懑让我劳累,过多的反思让我不太喜欢看这些揭露社会黑暗的东西,毕竟这些黑暗的东西谁都知道,只是绝大多数人碰不到,也就无所谓了。然而,法律是需要为可能的发生的事情做准备的,而这就像是如今的韩国社会。许多法律的更改,许多的旧事重提,都是通过历史的翻案或者历史的卑劣记录来实现的。但是,韩国的国情在全世界而言都算是少数的,中国离那也差不多是十万八千零一里了,毕竟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我们既不像韩国那样疯狂,也不会像日本那样保守,而是会在保守中,让历史慢慢前行。

其实,韩国的电影有些时候往往会让人看的更加痛快,一种吸满整口烟气然后一泻而下一样,简直是爽到肺!因为不管结尾是悲是喜,都会让人感到一种“完美”——好人虽然不一定有好的结局,但是坏人一定是会死的。还记得,我第一次爱上韩国电影应该是大二的时候,也是一部这种类型的电影《熔炉》,就如同今天爱上了惊悚片一样,当时也在搜集各种类似的片子,见证各种对社会的讽刺,以达到自己内心的“愉悦”,满足对言论自由的“局部”意淫,从《金福南杀人事件》、《恐怖直播》再到《辩护人》;从国内的《盲井》《盲山》再到《天狗》《天注定》,这些同等类型的片子,无论是揭露社会还是反思历史,多多少少都会带点承重感,承重感多了,就索然无味了,因为刚开始是怕自己会掉入这个深渊,而希望国家能去修补;而之后却是努力远离这个深渊,不关我事。

相对韩国的电影,心目中最喜欢的电影应该算是日本的,如果让我在电影院选择看一部电影,我绝对会去选择一部日本电影,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,去感受自然的清新,不去考历史,不去想未来,只活在当下。毕竟电影是种娱乐,而不是一种鞭策社会进步的工具——那是法律该做的事情,我可不希望在劳累的一周之后,本想着在周末来个身心愉悦,却还要在电影院为了社会而烦恼。所以,遍看世界各国主流电影,就会发现,欧美在畅想未来,日本在享受当前,韩国在鞭策历史,印度在讽刺现实,而国内却百花齐放:爱国之花最为灿烂,商业之花偶尔盛开,历史之花即将凋零。

科技永在发展,历史总是重复,悲剧往往类似

Donate comment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