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感悟-豆瓣TOP3

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而是多年的时间里,我慢慢认识到这句话的内在含义,也慢慢开始懂得,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是由其本身创造,还附带他所有的一起资源,即便是家庭背景、社会阅历、周边朋友,都是其价值的体现,所以,有时候,这个社会很多不公平其实是公平的,因为每个人都会不同,别人有的你没有,你有的别人也会没有,完全靠之后的努力,是否可以弥补。就像别人有背景,你没有,你有才华智力,别人可能第一点。如果找女朋友,别人并不比你高一等级,你也不要抱怨别人比你有钱,因为这两个分属不同的领域,都是你的价值体现,如果说,你的这个价值显得低了一些,只能说对方侧重点不同,或者别人在乎的重点不同。而价值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,也不存在公不公平


从农村到硕士,二十多年的时间里,我像一滴水,从一滴汇入小溪,然后汇入小河、大河、小江、大江、最后进入长江,涌入大海,其中的经历,非常平淡,但是慢慢发现,很多一起的小伙伴都停止了下来。而其中的性格养成也变了,有时候我会发现,国家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好像全都是为了城里人而培养的,从小学全部都是农村人;到了镇里,开始有了一部分城里人,但是也还是少数;初中,城里人开始在优等班占据过半席位;到了市里,班上城市人开始占据重要地位,但受到分数决定论的影响,这是席位并不是很多,因为很多城里人在分数上是拼不过农村人的,但是他们很多人都很有才艺,而这些高考并不占比重,有时候感觉高考对他们简直“太不公平”;进一步,进入了大学,一切都变了,大学唯才就有出头之日,农村人在其中开始寥寥无几,即便有部分农村人能够依靠自己的强大学识占据一定影响,但是很多的活跃确实由城里人创造,直到这个时候,我才发现,我的缺点众多,只会学习,琴棋书画一窍不通,不仅仅如此,对于大部分农村人而言,极低的眼界使得他们处处碰壁,这更加剧了他们的自卑、犯错。眼界是个很重要的东西,这种东西,需要长时间的教导培养,而身处乡下,很多父母都不会懂的这些,一个简单的例子,很多人会热衷于去兼职,去赚钱,但是,很多人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已,如果只为了赚钱,读大学又是为了什么。有时候,我发现,农村人之所以越来越落后于城里人,在于一个根本原因,这些人,很多都连基本的价值都判断不了,他不知道取舍,不知道选择,不知道思考,不知道如何什么东西该做,什么东西不该做,那些是正事,哪些只是在浪费时间。


因此,我希望从现在开始,不仅仅练习我的表达能力,也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阅历,培养自己的知识,培养自己的事物认知。对于我们,获得这些最短的途径就是书籍、电影、文化娱乐、等等。今天,先从电影开始。

大学读了很多书,豆瓣电影大部分也都刷完了,但是很多东西如果不去总结,就认识不到其中的内涵,所以,暂且将其记录,获取能再次汲取新的东西

《肖生克的救赎》,主角讲述银行家安迪,被误判坐牢IDE,最后通过努力获取自由的故事。在谈论此片之前,我想先说下我的电影观。首先,任何一部电影,虽然其中的故事,大部分人都不会接触到,倒是,其中的很多道理确是大众性的,值得每个人去品位。看过本片,或者打开百科说明,都能知道本电影的主旨在讲自由,但是,今天我并不想讲自由,因为,自由这东西太难解释了,在不同的社会环境,不同的阶级条件下,对于不同的人,自由的体现也是不同的,基本上是很难去给一个和你不同频道的人去解释,有时候,反而会带了彼此的痛苦,戳伤历史的疤痕。与此相反,我想探讨一个积极的问题,即人的全才,全方位发展的人才。
人无完人,这是从小就知道的道理,但是对于一个向上发展的人来说,我们的目标确实是做一个完人,当然,今天我说的完人也并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“全人”,只是指那些可以为了实现一个目标,而去清除道路上的所有缺陷的人,就比如电影中的安迪。为了逃跑,他能够想出一切办法,他能够将其之前的所学应用到其他领域,来助其成功逃离。有时候,我会特别崇拜这种人,特别是在走过人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,身边的变化“触目惊心”,让我觉得那些生存在金字塔上方的人士,那些占国家2%的人群,其实是相当厉害的,而不仅仅是智商上的聪明而已。他们能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达到顶峰,即便是再某一方面落后别人很多,也会通过在其他地方的优势弥补上来,如果理解了这一点,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当今社会寒门再难出贵子。这其实是社会的必然,即便是出生于寒门的我,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不会过多的支持寒门,说实话,相反我可能会更支持那些生活条件好的,因为,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我的利益,我深知寒门所受到的限制,不仅仅是物质上,更是思维上,要知道,物质很容易改变提高,但是思维见识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高的。就如同电影中的安迪,他的出生很大概率(概率)上不会出生于寒门,因为在其相对短的人生中,如果没有在前20年或者30年里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和知识,将很难应付之后的很多事,他不可能懂得这么多的法律,也不会了解很多的书籍,虽然这种事对于寒门并不难,但是很多潜在的知识,寒门子弟是很难体会到的,即便是简单地人事处理上,都可能没他那样处理细微。
全方位,这个词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就已经提到过,但是很少人真正的实施了,或者根本没有实施的基础,而能够实施的都是那些城里的孩子。很多时候,回过头,我会发现,在上大学之前,很多时候都是凭借成绩来定胜负,但是到了大学,我突然发现,那些除了成绩啥也没有的,大多数时候都会没落,当然也有少数真的很努力拼搏的,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是受不了自卑带来的打击的(我说的并不仅仅我自己-.-)。之所以导致这个结果,根本在于一个人的教育,教育不仅仅只有成绩一个指标,它还应该包括艺术细胞的培养,文学细胞的形成,见识和思维的拓展,无数生活经验的积累(不是只有经历才是经验,读书就是获取经验最快捷的方式)。如果能完完全全做到这些,其实在生活中就是另一个安迪,将会游刃有余。

《霸王别姬》,这个电影时间跨度特别大,类似的影片还有《活着》,这种电影千万不要将其内涵固定在一个剧情点,而是要将其展开在历史的长河中,其实它就是一个人生的经历,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。即任何人的生活很大概率上都不会一帆风顺。
我虽然不熟悉历史,但是对于历史上的朝代战乱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,纵观中华三千多年的历史,能够保持在100年以内不出现动乱的很少很少,也就是说,这么长远的年代,没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一帆风顺,这还不包括其他各种自然灾害。
所以,人生很长,如果稍不注意就会有你的好受;有时候即便注意,你也防不胜防。影片的年代历史基本上也和《活着》类似,从民国时的军阀动乱到建国后的文革时期,其中发生的各种惨案,大多数人都避免不了,这就相当于天灾一样吧,一段时间一个轮回,逃不脱也走不掉。所以有时候在想,即便今天人们的生活很舒适,但是细想一看,我们可能和唐朝的贞观之治执念差不多,以相对均方误差来看,我们也是很看尽近些年的幸福指数最好的时候。

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,这个电影我很喜欢,喜欢那个大叔,因为我发觉我有时候就是这种大叔的性格,但是我并没有大叔这种能力–。虽然本片是个讲述杀手的电影,但是有时候,我将其归为一种爱情或者生活的剧情。因为我始终觉得杀手也是一种职业,职业在我这里不存在好坏,只存在你是否触犯了法律。(可能有人对这句话有点懵逼,或者觉得我是个傻瓜。如果你是认真想一下我们的法律,或者法律的宗旨,就会明白,法律是为了使得所有人的利益都不受到侵害,如果被侵害了就要拿出一定的代价去赔偿),所以,有时候杀手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或者为利益最大化的多数人(这里的利益不是简单地加减,比如一个人要干掉你全家,这种概率的发生已经很大了,特别是黑帮生活,那你就可以以死相拼)。

Donate comment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