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多识广——再谈见识

一个人的一生时间极其短暂,如果仅仅凭借单纯的努力,即便劳苦一生,你可能连上一阶级的起跑点都达不到。有时候,如果没有一点见识,你做的许多选择都是错的,盲目的努力都是无用之功。

最初看到这篇文章,是在一个公众号里面提到的,当时的感触之深,让我在半天之后就买了这本书,我向来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,但是如果书的语言对口,再加上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受益时,我就会无视腰包之空瘪。

书的内容核心其实只有一个,即见识。但是书的篇幅却有很多,实际上而言,很多篇幅是不需要存在的,但是这些篇幅的存在却恰恰是为了说明,见识的重要性。见识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阅历,也是别人的人生阅历,这也是学习真正的作用。你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前人的经验,而将其用在之后的经验之中。但是,经验的得来并不容易,读书其实是最容易的途径,但即便是这,超过80%的人都做不好,更不要提很多稀缺的资源,如父母亲戚的指导、朋友圈的影响等等。

由于我对本书只是通读一次,所以并不太熟,暂且按着类目来抒发自己的感受


“命和运决定人的一生”——这是文章的开头语,基本上总结了一个人的一生,即:大多数人即便很努力也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,相反,如果规规矩矩,也不会差到哪去。即一个人的出生已经决定边界的返回,就像古希腊的城邦,很多人即便再多努力,也不会走出城邦的范围,因为当前的视野和周围的环境,已经限制了你,没人告诉你通往外界的道路,因为他们自个也不知道,他以为世界就这么大。但是,这句话本身也需要排除少数例外。

“自私”很重要,这是我对第一章提炼的观点。当然,这里的自私和平常所说的自私并不一致,但是也有相似之处。我所谓的自私,即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,但是同时不伤害到他人的利益。。初看这句话,很多人些许会感到疑惑,觉得很多时候双方的利益一定是对立的。确实,这种情况也有,但是,如果这种对立的情况发生,我想完全有另一种方式来解决,比如,都放弃自己的利益,这样完全可行,毕竟很多利益是可以完全放弃的。(这里的思想类似于一个贪心算法,即为了全局的最大利益,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个人是尽量得到自己的最大利益,那么,整体的利益即便不是最大值,也会接近最大值)
中国人向来把“大公无私”、“舍己为人”等作为自己的优秀精神,但是很多时候后这种无私,这种舍己,却导致了更加残酷的结果。多少人成年人为了救人自己舍命,却丢下一家老小;多少人为了减轻亲人负担,放弃了向上的机会,而这些机会将会在不远的未来给他们带来重大的改变,当前的辛苦也将结束。

见识的重要性。这几年,时常有个话题被提起,就是那些当年的高考状元,最后都销声匿迹了,很少有最初伟大成就的人。这导致很多人开始对我们的教育产生怀疑。但是,成功的前提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,很多时候,智力只起到一个基础作用,而那些真正成功的人,往往是把握时代节奏的人,而这些往往取决于见识。但是,这也并不是说,那些状元一无是处,既然能考上状元,其见识、眼界和思维方式,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匹敌的,而这些人,大多数也活跃在社会的高层,虽然不是最高层,也够很多人“望其项背”的了。

以上写于2018.8.30,由于觉得言语太过繁琐,并未在写。今日,闲暇无事,又有了新的体会,暂且补充一二,发表了,以免以后再看到,心烦。

上周末,和本科舍友一起闲聊了一下,他所在学校正在北邮,所以我们就按心索路,溜到了旁侧的北师大,恰巧最近开学,当时学校也正在进行“百团大战”的招新,但与我们本科时遍布技术和行为艺术所不同,这里样板好像更多,琴棋书画自不必说,从地理、生理、心理、伦理到各种音乐舞蹈,但这里的音乐舞蹈又和我们所不同,他并不是单单是吉他,更多的是古琴、笛子还有二胡,如此,我更想到之前看台湾地区“领导人”马英九的一个娱乐活动,从言语中无不透露出一种儒生气质,一种极深文化修养,那种修养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谈吐,更是一种言语中表现出的逻辑思维,这种逻辑思维,未有一点见识或者思想阅历是不能体味的。

因此,作为理科生,更有甚者作为一个IT届认识,有时候,我们很可悲,我们受限于一个理论的世界,而对外界的艺术气息一无所知;我们受限于我们自己的圈子,常常把IT行业的春天作为自己的春天,却不知很多领域四季如春;慢慢的我体会到一句话:如果你对别人的世界所致甚少,而他却却对你的世界了如指掌,那么你永远都可能是错的。所以,阅历很重要,如果你只是一个单纯的猿猴,一生沉迷在自己的数据结构里,那你永远都玩不转人生更多的算法,况且很多人连基本的数据结构都一无所知。

一个人的一生总是在经历后才知道错过了什么,而这之前往往不屑于顾。了解的越多,见识越大,你才会知道其中的对错。

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但是生产仅仅是人一生中很小的一部分

Donate comment here